庐山之家网 > 庐山视频 > 《探索·发现》之庐山人文圣山
庐山:人文圣山(七):别墅 庐山视频首页 收藏本页

时间:2012年11月3日 作者:庐山之家网 来源: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 点击数:

庐山:人文圣山(七):别墅

第七集解说词

别 墅
 
撰文/吴葆俭 于鹏 田岷 刘俊宇 樊小飞
【每当六月,当秧草从旱地移插到水田的时候,也就是去牯岭的时候了。——赛珍珠】
2009年,一个来自美国的十五岁青年罗根来到庐山,曾经的两次中国之行,庐山的牯岭都是他的目的地。
罗根来庐山的原因,除了欣赏优美的风景之外,还有在此寻找前辈生活的点滴故事。罗根的曾外祖父曾是牯岭一所中学的校长。罗根渴望在这片前辈念念不忘的景致中,寻找一些当年的影子。罗根知道,所有和中国人不同国籍的人在庐山牯岭的故事,都是从一个叫李德立的人出售牯岭地块开始的。
 别墅的女儿——赛珍珠
 1895年,牯岭又一块土地有了新的归属。
 两年之后,庐山长冲东谷那块标号86A的地块上,有了一幢装饰一新的石头别墅。购买这座新别墅的人,是一位来自美国弗吉尼亚的传教士,他叫阿伯洛姆•希登斯特里然,几乎没有人能从这个名字联想到什么。而他的中文名字赛兆祥日后被人记住,多少与随他同来的女儿有关。
 这个美国传教士的女儿,和她的父母一样,面对的是一座陌生的山地和新的石头房子。然而,几乎所有人都不会想到,这个孩子正在用别样的目光观察着这里,这座供一家人避暑的别墅以及它所在的这座山,从此刻开始,在她眼里有了非凡的意义,并有朝一日成为她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赛兆祥的女儿在成年之后,学会了用动情的文字回顾她在中国的生活,而庐山牯岭,几乎充满了她的童年记忆。她还为自己取了一个非常地道的中文名字,赛珍珠。
 她不觉得自己是个外国人
 赛珍珠在十八岁之前一直生活在中国,在一个人生命气质、思想情操和基本人生观奠基的决定性时期,中国的美景连同中国人的世界,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无不对赛珍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她日后的文字中,她坦诚地说,她从不觉得那时的自己是个外国人。
 庐山的每一处山石,每一棵草木,甚至每一滴流水,对曾经于此生活的人们来说,都是与之结缘的生命的化身。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朴素的情感,赛珍珠才会在自己的回忆里充满深情地写道,“中国的避暑胜地,没有一个堪与牯岭媲美”。
 现实中的伊甸园
 庐山的牯岭别墅区,并非只遵循着选景秀美这单一的要求,这里的每一幢别墅,都位于被严格规划好的地域,这是当年李德立邀请各国设计师,别有章法地设计。我们从这些图片当中,可以感受到当年庐山的变化。其实,牯岭别墅区规划的更多价值也藏在这个变化当中。
 随着工业化进程,人们的生活空间日益恶化,越发严重的人口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发人们去思考,现实中适合人类居住的伊甸园,到底是什么模样。1898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者霍华德出版了一部探讨人类理想生活空间的著作《明日的田园城市》,他认为人们的生活空间应该融入自然生态,结合城市和乡村的生活要素。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在这部著作尚未发表的1895年,在庐山牯岭,来自英国的李德立和他的规划师们,已经依照类似的思想开始规划牯岭的格局了。
 汇聚世界多民族风格
 今天的庐山长冲河东路一段,仍然可以一览百余年前的精心布局。林赛公园是公共活动的天然花园,它位于整个别墅区的中心地带。长冲河畔,有垂直于河道的石板路通往私家宅院,低低的墙垣保证了视野的开阔,自然的溪流与山坡上的别墅构成了和谐的景致。无论冬夏,大自然把这里装点得气质迥异并且惹人着迷。如果说霍华德还只是把自己的梦想停留在纸面上的话,庐山的牯岭已经成为梦想实现的地方,甚至这里的山水人居已经超越了一个理论家的梦想所及。
 《明日的田园城市》里面,设想城市是一个同心圆,它的道路都是从中心向周围辐射的这种欧洲的传统城市的做法。但是在庐山不是,庐山采取了一个自然式的山林布局和网格式的道路,园景的城市的这种方块式的布局,这个是相结合起来的,这个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它突破了这个田园城市的这种传统的做法,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革新和进步。
 虽然庐山的牯岭还不是一个城市,但融入自然,远离嘈杂,对于那个时代寻找梦境般生活的外国人来说,牯岭无可比拟。汇聚着世界诸多民族风格的别墅,在纯粹的中国山水间舒展开来。牯岭的中央别墅区被日益打造成一个环境舒适,生活便利的理想家园。
 
美国学堂的校长
别墅、花园、教堂、运动场……今天在庐山保存完好的设施足可见证当时牯岭公共设施的完备。从这些当年外国儿童嬉戏的影像资料中,我们可以获知在庐山的盛夏和严冬,他们都有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照片上这些孩子,便毕业于罗根探访的这所美国学堂,罗根的曾外祖父就曾是这里的校长。
 罗根的曾外祖父罗依奥古德,大概是庐山人最该记住的一任校长,就在抗日战争时期,庐山植物园的众多标本,就是在他父亲的协助安排下,整体转运到美国学堂里保管的。在面对共同敌人的时候,他的曾外祖父和中国人成了朋友。
  
别墅缔造者——庐山石工   
然而在之前的几十年里,外国人与中国人仍然保持着相当的距离。从某种意义上说,牯岭上的美妙生活,完全离不开中国人的力量。那些不断新建的别墅房屋,室内的大小家具和日常生活用品,甚至外国人自己,无不依赖着中国人的手举肩扛从下山运到山上。也许没有人想过,营造一个山巅之上的歌舞升平,中国人付出了多大的艰辛。
 庐山石工,是修筑别墅房屋的主要力量。规划者为了别墅区要保护优美自然的生态环境,所以修建别墅的石料要到距离别墅区很远的地方去开采,再运到别墅修建地搭建成不同的外形。修建一幢别墅需要多少石料,从来没有人仔细统计过,因为庐山的别墅多种多样,大小不一,但平均计算,一座别墅也需要至少八百吨石料。如此浩大的工程,谁能想到,依靠的只是最原始的工具,和石工们的肩膀。
 如果说庐山牯岭上,因为拥有了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别墅,而称得上万国别墅博览园的话,那么石工就是它的缔造者。
 牯岭别墅的图纸都是户主或者设计师提供,但将图纸变为现实的却全是中国人。石工们在建造过程中,根据实际需求,掺入了许多中国建筑的元素。所以,许多别墅,乍看是西式的,细看却能发现中式的细节。如此这般的中西结合,也令庐山别墅,别具一格。
  修建于1910年的美国圣公会大教堂,是牯岭最富特点的石建筑之一。这幢用了一千余吨石料建成的教堂,被称为牯岭别墅建筑的杰作。
  
传教士赛兆祥
 美国圣公会大教堂距离赛兆祥的别墅不远,每当赛兆祥来庐山避暑时,就在这所教堂布道。赛兆祥是一个善良、虔诚的传教士,他以“待人以诚,爱人如己,救人之急,解人之危”自勉,希望以自己的真诚和中国人拉近距离,但是现实总是难如人愿。
 在当时中国人眼中,中国人对外国人的感情融合了敌对、妥协、敬畏、愤恨和好奇等诸多因素。赛兆祥也许也忽略了这一点,他没有意识到,当他站在中国人为他垒起的教堂里,传达着所谓人人平等的福音时,教堂之外,一段段隔绝种族的石壁仍然在层层垒起。这些人也许并不关心天国在哪里,在他们眼中,一家的温饱才是他们生存的全部意义和价值。
  
融入中国的赛珍珠
  
“当我被问及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时,我无法回答,因为中国人既不是这样,也不是那样,他们就是人而已,我谈论他们的时候就像谈论自己的亲人,我和他们实在是太亲近了”。这是赛珍珠在1933年的一篇自传随笔中写下的文字。相比于她的父亲,赛珍珠显然更能融入这个国度的人民之中。  
赛珍珠在18岁时曾离开中国回到美国读大学,久受中国思想影响的她在自己的母国被同族人视为异类,因此当她大学毕业后,她回到了中国。并在1914年为了照顾多病的母亲,她陪母亲在庐山度过了整整一年。
 冬雪季节,绝大多数外国人就下山了。酒会,舞会、沙龙和野餐这些活动为牯岭带来的音乐、笑声和欢闹,随着寒意的到来,静悄悄地收场了。陪伴母亲在庐山过冬的赛珍珠,在此时看到了庐山生活的另一面。这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得正凶,远离战火的牯岭虽然宁静清冷,却带给赛珍珠温暖的感觉,照料母亲和阅读大量汉语典籍,构成了赛珍珠每天生活的主要内容,她学会了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那样,照看自己和一家人的生活。赛珍珠在此后多变的中国,经历了饥荒、水灾、北伐战争等一系列事件,她更为深刻地感受到了同她并肩躲避灾难的中国人,为生存付出的艰辛。
 激发了创作欲望
  1922年,当赛珍珠再一次来到庐山的时候,她的父母和她自己在中国的种种经历,以及对被她视为兄弟姐妹的中国人的丰富感情,令她内心冲动不已,终于激发了她创作的欲望。就在牯岭这座别墅的书房里,赛珍珠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1931年,赛珍珠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大地》问世了。
庐山石工之歌  
中国人用坚韧承受着国家在那个时代的波折和动荡,也支撑着对美好明天的向往。当石工的劳动号子响彻山林的时候,它震撼了一个在庐山小居的中国诗人,他就是徐志摩,他激动地说,这声音是发自内心的呼喊,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心声,是中国人永不颓废精神的体现。徐志摩为此创作了一首与自己婉约风格完全不同的诗——《庐山石工歌》
 我们早起,看东方晓。鄱阳湖低,庐山高。
 我们早起,看白云飞。天气好,上山去。闪电飞,大雨暴。天昏地黑,天雷到。上山去,上山去。
 鄱阳湖低,五老峰高。
 我也是一个中国人
 几乎与此同时,在山上创作的赛珍珠同样被激昂的声音吸引住了,她同样在这样的声音里听到了被自己视为同族的中国人精神的力量,这不是单一的勤劳和坚韧,而是团结的力量。她对中国人的更新理解越来越多地融入她的作品当中。
  就在《大地》出版的1931年,赛珍珠的父亲赛兆祥在庐山病故,赛珍珠也在几年后将牯岭上的自家别墅出售他人,在中国生活了40年的赛珍珠,于1934年离开了中国。然而赛珍珠与中国的情缘却没有结束。在其后半生,她仍然用文字和行动向世界传达着对中国的热爱,展现了一个离乡的游子才有的无限眷恋。
 赛珍珠她确实是对中国怀有非常深厚的感情。1942年赛珍珠发表汉语演说的时候,她说我在这里说话,并不是仅仅站在一个美国人的立场上,我也是一个中国人,我和中国人亲近得就像和自己的同胞一样。她曾经非常动情地说:世界上最漂亮的人是中国人,世界上最美丽的景色是中国农村的田野和乡村。从这些话里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赛珍珠对中国的那种热爱、对中国人民的那种友好情谊。
 为中国人说话
 1938年,赛珍珠因创作小说《大地》及父母的传记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在致答谢词时,向世界再次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如果我不为中国人说话,那我就是不忠实于自己,因为中国人的生活也就是我的生活,我的祖国和我的第二祖国中国,在心灵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首先是对自由、美满和幸福的强烈愿望和美好追求。”
 此后,赛珍珠因为种种原因,再也没有回到让她魂萦梦牵的中国大地。1973年,当赛珍珠辞世时,她身穿中式的丝绸旗袍,在她的墓碑上没有任何多余的文字,只有她亲笔撰写的赛珍珠三个字。
 庐山牯岭上那座赛珍珠一家生活过的别墅,今天已经变成赛珍珠纪念馆。来此参观的各地游客,只能通过她的作品和这里的展示,来了解那个将中国视为父国的美国女作家,了解那些历经风雨的老别墅和它们周围发生过的太多的往事。
  罗根的假期快要结束了,他说家人在等待他回去讲述这次庐山之行的见闻。也许罗根并不知道为何家人会那么看重他的庐山之行,也许像他这样的一代年轻人,还不能完全了解中国文化中的乡土之情到底是怎样的感受。但他知道,并非只有他一个人在庐山寻根。

 


责任编辑:庐山之家网 【 】【打 印】【关 闭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