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庐山之家网 首页 > 庐山名人 > 历代人物介绍 > 正文
搜索

2003年6月16日陈寅恪魂归庐山

时间:2010年3月25日 作者:庐山之家网 来源:上海政协网 点击数:

 

陈寅恪墓(如图)已成为庐山一处人文景观

    陈寅恪与夫人的骨灰是2003年6月16日落葬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的,建墓的山现已被命名为“景寅山”。墓茔左侧的长条石上刻着“陈寅恪唐筼夫妇永眠于此”,右侧的扁形石上刻着当代著名画家黄永玉题写的陈寅恪奉行一生的准则:“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在为陈寅恪骨灰落葬庐山发来的电文中说:“陈寅恪先生以其学术架构宏远、博大精深、学贯东西为海内外学者公认为一代宗师。先生向有儒生思想,诗人气质和学人风骨,实为学界之楷模,先生一生主张‘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对学界影响深切久远矣。时下我中华行富国强民之路,以科教予兴国,学界当以国学大师自勉,为强国鞠躬尽瘁不已!”1929年,陈寅恪在为国学大师王国维所作的墓志铭中郑重写道:“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70多年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又被后人郑重地刻在了他的墓碑上。
  陈寅恪奉行“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与他的家庭有很大的关系。他的祖父陈宝箴、父亲陈三立都是科举出身,有着辉煌的前程。陈宝箴身列晚清“封疆八大吏”之一,任湖南巡抚时,积极推行新政,支持戊戌变法,后被慈禧太后“赐死”。陈三立积极佐助父亲推行新政,被时人誉为“维新四公子”之一,变法失败后与父亲同被革职,发誓不再入仕,专心写作,成为清末民初著名的诗人。
  陈寅恪的特立独行的确与众不同。他12岁就跟大哥陈衡恪去日本留学,直到35岁被清华国学院聘为导师,其间大部分时间在国外读书,却一个学位也没有拿到。1918年已是28岁的他赴美哈佛大学学梵文和巴利文,学了两年半,他认为该掌握的都已掌握了,马上就动身去德国柏林大学研究院学习东方古文学。老师和同学都劝他等半年拿到学位再走,他说留学是为了学知识,既然已完成了任务,再待下去就是浪费时间,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岂能为了学位而浪费生命?1925年,吴宓举荐陈寅恪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校方还有些犹豫,和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相比,陈寅恪既没有显赫的声望,又没有征服人心的学位。校方试着先聘用一段时间,结果不久,校方就为找不到更大的教室而犯愁。每次陈寅恪讲课,听课的教授远比学生多,教室一换再换总是满足不了要求,陈寅恪很快就赢得了“教授的教授”的美誉。
  陈寅恪决不做违背自己意愿的事。蒋介石曾托人以重金请他写《李世民传》,暗中为他歌功颂德,陈寅恪坚决拒绝,说“违背我本意的我决不写”。
  陈寅恪把“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作为奉行一生的准则。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中山大学任教的陈寅恪担任中科院学部委员(现院士)、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心情舒畅的他撰写了大量高质量的论著和论文,初步建立起自己宏远的史学学术架构。但从1957年开始,政治运动一波连着一波,一浪跟着一浪,直到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爆发。在这种形势下,陈寅恪要按照“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主张去教书、写作,已经是不可能了,但他又决不能违背自己的准则,他只有选择沉默,20余年的沉默!这是陈寅恪的遗憾,也是时代的遗憾;这是陈寅恪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79岁的陈寅恪在1969年一个凄风苦雨的日子悲怆地离开了人世。唐筼是清末闽台巡抚唐景崧的孙女,比陈寅恪小8岁,1928年8月在北平结婚。唐筼几十年与陈寅恪风雨同济。陈寅恪辞世后,唐筼强忍巨痛,镇静自若、有条不紊地安排好夫君的后事和家中琐事,45天后便从容地追赶夫君而去。
  陈寅恪祖籍江西修水,修水紧邻庐山。1929年,陈寅恪出资在庐山购买了松门别墅,接77岁的老父上山定居,他的二哥陈隆恪一家陪父长住庐山,陈氏家族成员时常汇聚庐山。1933年陈三立因年岁太高,多病,去北平陈寅恪处居住,1937年年底去世。1946年陈隆恪一家重返庐山,因松门别墅在抗战期间破坏过甚,两年后终离山而去。
  1949年,周恩来委派陈三立的挚友李一平到广州看望陈寅恪,希望他不要去台湾和国外,如欲返庐山,由政府出资将松门别墅全面整修,后因多方原因,陈寅恪未赴庐山。他1945年在作于成都的《忆故居》一诗中曾叹“松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现在,他终于梦想成真了。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在电文中充满感情地说到:“陈寅恪先生谢世34年后择我院庐山植物园归葬,甚感荣幸之至。庐山乃我华夏之绝艳宝地,名人名山名园融为一体,归于自然,先生终得以慰藉!”陈寅恪先生感到慰藉的应该还有另一原因:有他的爱侄相伴。他的侄子、中国著名植物学家陈封怀1934年与胡先骕、秦仁昌一同创办了中国第一座正规植物园——庐山植物园,为中国植物界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陈封怀晚年任中科院广州华南植物园主任,1993年病逝后归葬庐山。叔侄墓只隔几米。(贺伟)

责任编辑:庐山之家网 【 】【打 印】【关 闭】【发表评论

  相关关键词
 本文关键词:陈寅恪与夫人的骨灰是2003年6月16日落葬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的,建墓的山现已被命名为“景寅山”。
  相关新闻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