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庐山之家网 首页 > 庐山介绍 > 文化名山 > 正文
搜索

庐山放歌

时间:2010年1月11日 作者:庐山之家网 来源:九江新闻网 点击数: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的诗词大都淳朴自然,婉丽清新,既有陶渊明田园诗的遗韵,又承袭了南唐余风,但也有例外。譬如《庐山高歌赠刘凝之》,就写得十分狂放激越,气冲九霄。该诗一开篇就显示出夺人的气势:“庐山高哉,几万仞兮,根盘几百里,峨然屹立乎长江。长江西来走其下,是为扬澜左蠡兮(扬澜左蠡:指鄱阳湖),洪涛巨浪日夕相冲撞!”全诗采用的骚体体裁和豪放的气韵与欧阳修惯常的诗风大相殊异。
  欧阳修此诗一出,立刻广为传诵,同时期的苏轼、黄庭坚、梅尧臣等著名诗人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欧阳修自己也很自负,一次酒醉后对儿子说:我的那首《庐山高歌》诗,当今没有人写得出来,只有前朝的李太白才写得出。
 
  400多年后的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大哲学家王阳明在庐山天池寺重读《庐山高歌赠刘凝之》,心潮澎湃,赞叹不已。他情不自禁地饱蘸浓墨,痛快淋漓地书写了这首长诗。王阳明的书法本也达到极高境界,只因他的哲学成就太大,掩盖了他的书法成就。王阳明书写的欧诗,笔墨酣畅,气韵贯通,神采飞扬,与诗的内容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堪称诗书双绝。
 
  7年之后,明户部主事冠天舆和九江兵备使观赏到王阳明书写的欧诗,赞赏不已,遂在庐山仙人洞下方的登山小道旁,精心选择了一块巨大岩石,将王阳明书写的欧诗刻在石上,并在石刻旁建了一座两柱单门的石碑坊,坊楣上镌着王阳明手书的“庐山高”三个大字。至此,由名人、名诗、名书法和石刻、石碑坊构成了一处古意萧萧、渗透着高山精魂的人文景点,吸引了后世大量文人墨客、仁人志士和游人前来观赏。石刻旁的山径,原本是为了运送替明太祖朱元璋歌功颂德的巨大御碑上山而临时开的小道,极为陡峭险峻,后因上上下下专程来看诗刻的人越来越多,竟将狭仄的小径慢慢走成较为宽敞的山道,成为上庐山的主道之一,道旁亦刻满了高官名流的感言。
 
  庐山的雄峻挺拔,是大自然钟灵毓秀的结晶;刘凝之的刚正高洁,是中华五千年优良文化传统的折光。庐山给了刘凝之以爱抚宽慰,刘凝之赋予了庐山以人文内涵,欧阳修的千古名作将庐山和刘凝之的相互增辉永远定格在历史的长卷中,而王阳明手书的诗刻、石牌坊又将欧阳修的诗作、刘凝之的人品、庐山的精魂融为一体,昭示于一代代后人。
 
  贺伟
 
责任编辑:庐山之家网 【 】【打 印】【关 闭】【发表评论

  相关关键词
 本文关键词:庐山放歌
  相关新闻
 
  热门文章排行